从战略视角看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
日期:2015-04-27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政策、链接市场体系、优势互补构建、利益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互助的共赢格局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缓解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振兴渤海地区,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融合、互利共赢、区域一体的战略规划,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文化产业融合的突出优势
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是三地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地域上看,京津冀三地处于华北地区,地域相连,具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形成了相互融合的文化资源。三地的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古迹等都拥有厚重的历史基础,这是文化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文化产业的资源看,三地文化产业的密切相联,产业门类的互补性极强。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基础雄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强势,而天津、河北与北京相比从历史地位、文化产业等方面有巨大的落差,这又形成三地在文化产业领域互补性,也为三地文化产业融合协作提供了有利前提。
有利于培育该地区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新型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产业融合是三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优化和调整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推动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突破三地文化体制的障碍。一是三地文化产业的融合有望打破现有的产业体制,为与其他产业的合作起到辅助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发展。二是三地间的文化资源可以有效的流动和相互补充,形成产业融合的良好局面。三地应以打破体制障碍作为突破口,以京为牵引力,以津为契机,加快推进冀的文化体制的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文化产业融合的战略举措
第一,找准引领点。充分发挥三地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这就迫切需要三地政府充分利用在区域合作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出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引导三地文化产业融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完成三地文化产业融合的部署合作工作,三地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强合作,共同设计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第二,找准着力点。三地要积极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三地中实力最强的是北京,但目前北京却面临着生态、生活、发展、自然等方面的压力。作为环渤海区域的重要城市天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河北近年来的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兴起,如果三地能在文化产业上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使用机制,那么京津冀一体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将会很顺利地进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壁垒,构建有利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
第三,找准契合点。三地要充分发挥优势文化资源,相互融合。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厚重而强势,文化资源丰厚且基础雄厚;天津和河北也具有厚重的文化产业基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人文,依托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这也是各地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三地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和优势,京津冀可共同利用、借助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平台,将各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融合,使三地的文化更好的互相补充,相互融合,合理的流动和有效的组合。
第四,找准突破点。首先,三地要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量吸引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为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其次,要深入挖掘文化产业人才,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立足高校人才培养资源,加强教学和实践结合,承担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任务;再次,三地可以共同建设文化产业人才研究基地,培育各种管理人才,共同建设人才供求信息网。
第五,找准共赢点。京津冀三地紧紧抓住生态、旅游、文化、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机遇,大力实施绿色崛起的攻坚工程,找到互利共赢的突破点和结合点,实现思想上融合,行动中融合,协同中融合、优化深度中融合,产业协作中融合,开放合作中融合。
从战略的视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融合进行多方位、全视角的研究,不仅研究文化产业融合的资源环境和条件,而且研究融合的举措和关系及形成的机制,使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来源:张家口日报